会宁律师解读合同纠纷案例:房屋买卖中“阴阳合同”,对于买方的法律风险是什么? |
分类:案例集锦 时间:(2021-05-13 15:29) 点击:524 |
正为结婚选购住房的邓先生看中了张先生的这套房,购买一套160万元的房子,还要支出额外的10万元,这令邓先生感到压力太大。于是,在得到张先生的同意后,中介帮助双方做了一份阴阳合同,房屋售价在合同中仅为60万元,比当初张先生买房时还低了10万,邓先生的法律风险是什么? 会宁合同纠纷律师解答
如果当事人之间就同一房屋分别签订数份买卖合同,该数份合同中关于房屋价款、履行方式、履行期限等实质性内容的约定不一致的,应当综合考虑合同签订时间的先后、实际履行情况、同类房屋市场交易价等因素,确定当事人的真实意思,认定应予履行的合同,从而确定多份合同的效力。 一般情况下,“阴合同”是双方真实意思表示,也是双方实际上履行的合同,成立且有效,对于“阳合同”中确实存在规避税收征管、骗取贷款等损害国家或者第三人利益的行为的,合同关于价款等的相关约定应为无效。
对于邓先生来说存在以下风险: 1.真实意思认定的风险。由于价格、付款方式约定不清楚或无法确定为真实意思,则可能导致部分条款(特别是价格条款)不具有约束力,进而导致买卖不能顺利进行。 2.无法取得高额贷款的风险。 3.再售承担高费用的风险。 4.合同不成立的风险。 5.行政处罚和刑事追究的风险。 鉴于买卖双方签订阴阳合同的行为严重违反了我国税收管理规定,有关部门查实后,如果属于一般偷税行为,行政机关有权给予罚款、拘留等行政处罚;如果偷税数额较大、次数较多,则可能构成犯罪。
该文章已同步到:
|